咨询服务热线:18985143698

首页公司动态【冯曙建】回忆息烽县酒厂

【冯曙建】回忆息烽县酒厂

2024-09-24

 在息烽历史上,只有50多年历史的息烽县酒厂座落在县城北门。几经周折到1994年,发展成为拥有近300名职工,面积11万1962平方米,年产窖酒500吨,曲酒五百吨,低度酒200吨的县属国营骨干企业,产品远销十多个省,市。

 

 

息烽县在1956年以前是没有酒厂的,全县只有几家私人酒房。1956年2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高潮,在这种新形势的推动下,由永靖镇烤酒个体户郑世华,陶仁礼,陈树昌,孙宗培,罗荣芬,曾须成等6户人联合起来,经县人委会确定,组成了“公私合营息烽县酒厂”。合起来有职工13人,私股资金600多元,公积金500多元,公益金三百多元,银行流动资金2000元,厂房是租用县城北门曾庆康,刘坤元两家的房子,共设四个灶,厂长经大家推选,由陶仁礼担任。公私合营息烽县酒厂组织起来后,靠着简陋的设备条件,用原始的操作方法生产包谷酒,以每斤3.5元的价格交给县酒类专卖局销售。

1958年2月,经县委工交部同意,公私合营酒厂转为国营,更名为“息烽县酒厂”。逮属关系几经改变:开始是由工业科主管,1959年底糖厂,酒厂合并为“息烽县副食品加工厂”,酒厂从曾庆康,刘坤元家搬到副食品加工厂制糖车间,付定春任厂长,年产量15吨。1960年初,由于当时糖厂和酒厂缺少原料,生产量小,只能作为副食品加工厂的两个车间。三年困难时期粮油紧缺,酒厂精简或自动回家的人有二十多人。1963年困难时期过了,粮食供应充足,白酒生产由1960年的15吨增至35吨。县人委确定新建厂房,扩大白酒生产,1965年初选择永靖镇北门福利桥边新建车间。在新建过程中学习外地酒厂先进经验,建“连二灶”两个,每个灶每天投料八百斤,比原来的单甑子提高下粮量一倍多,于1965年10月建成投产,年产量110吨。同时,酒厂又接收了养龙站原公私合营酒厂的6名职工及设备,使其成为息烽县酒厂的分厂。

 

 

1967年7月,县副食品加工厂的糕点、酱菜车间划归商业局,正式恢复“息烽县酒厂”名称,酒厂又成了独立的法人企业。1970年养龙司规划遵义县后,取消了养龙站分厂,将该厂六名职工调入县酒厂,这时全厂有31名职工。

1971年10月,县财政拨款7000元,在安顺地区党校买了一台旧的半吨锅炉安装在厂里进行生产,这是酒厂有史以来一次用蒸汽烤酒。1973年又在贵州拖拉机电机厂购进1台1吨锅炉,1980年为了适应生产发展,从江苏再购1台2吨锅炉,投入使用后对全厂生产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生产工艺落后,产品单一,资金、人才缺乏等原因,酒厂的生产一直停滞不前,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产才得到稳定、发展和提高。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开发新产品,1979年下半年息烽县酒厂开始试制窖酒,参加试制的有付定春、阮维俊、邹世义、郭立明等人,1980年开始小批量生产。1981年又增加了另一个品种——“息烽二曲”。1983年“息烽二曲”改名为“氡泉大曲”。息烽窖酒1984年后质量有了提高,包装也进行了改进,投放市场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欢迎。

 

 

息烽县造纸厂和息烽县酒厂是只有一河之隔的邻居,同属国营企业。从1980年以来,造纸厂经营不善,亏损大,1983年后,酒厂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特别是1984年上半年就超额完成全年利润计划,相比之下酒厂发展前力大。为了发挥优势,取长补短,扩大生产,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将造纸厂合并到酒厂,1984年12月26日,在造纸厂会议室召开了两厂职工大会。会上,副县长刘学书宣读了两厂合并文件,组建了酒厂新的领导班子:厂长沈可弻,党支部书记李德本,副厂长有刘开良,吴文奇,周义均。机构设7科1室,13个生产班组,全长共有职工、临时工近300人,成为全县的重点企业。

息烽窖酒由于市场供不应求,经安顺地区行署同意,投资299万元在息烽县酒厂扩建窖酒生产,总面积为6656平方米。这项工程于1984年下半年开始动工,1985年11月**完工验收交付使用。

造纸厂和酒厂合并后,1985年初开始着手处理造纸设备,打浆造纸车间改为氡泉车间。对原造纸厂职工采取在厂内或送到贵阳工学院进行短期培训学习的方式,逐步提高大家的酿酒技术,使他们从外行转变为内行。

到1985年,息烽县酒厂生产的产品有息烽窖酒、氡泉大曲、息烽醇和息烽大曲四个品种。为了适应市场需要,1985年3月酒厂新试制开发了又一个品种“低度息烽窖”。其酒度为35度,同年五月通过地区级鉴定,质量达到要求,同意批量生产,1987年12月该产品荣获西南地区包装装潢二等奖。息烽窖酒1984年12月荣获贵州省新产品奖,1986年8月到香港参加了“贵州省出口商品展览”,受到港澳同胞好评,1986年12月评为“贵州省第四届名酒”。息烽窖酒评为贵州名酒后全厂职工欢心鼓舞,敲锣打鼓沿街庆贺并向县委、县政府报喜。

 

 

九十年代后,由于国有、集体、个体制酒业者无序竞争导致市场白酒销售混乱,产品质量下降,国营酒厂受到冲击。经县政府同意1993年3月该厂进行了调整,由安顺酒厂张乃恒来县承包酒厂,息烽县酒厂更名为“息烽温泉酒厂”。主要生产的产品有温泉特曲、息烽窖酒、温泉特醇等,由于市场销路时好时坏,产品仍然是供大于求,企业举步维艰。经政府同意,1994年合并十年的息烽县造纸厂又从酒厂分离出去恢复造纸生产。1998年后,受产品滞销,资金周转困难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息烽温泉酒厂(息烽县酒厂)停厂致今。酒厂停厂后张乃恒回安酒厂,厂房作为国有资产由于年久失修一部分垮塌了,向外出租了一部分,酒厂职工达到退休年龄的按企业退休职工处理,没有达到退休年龄的靠国家低保生活。

50余年风雨兼程,息烽县酒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几个人的烤酒作坊发展到有三百余名职工,年产量达1200多吨的县属骨干企业。尽管在九十年代后期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走入低谷,停产致今,但酒厂曾经的辉煌为促进和带动息烽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关注熄烽窖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访问官网小程序扫码访问官网小程序

Copyright ©2024 贵州熄烽窖酒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企业资质技术支持:万商云集